<code id='6C08E7A092'></code><style id='6C08E7A092'></style>
    • <acronym id='6C08E7A092'></acronym>
      <center id='6C08E7A092'><center id='6C08E7A092'><tfoot id='6C08E7A092'></tfoot></center><abbr id='6C08E7A092'><dir id='6C08E7A092'><tfoot id='6C08E7A092'></tfoot><noframes id='6C08E7A092'>

    • <optgroup id='6C08E7A092'><strike id='6C08E7A092'><sup id='6C08E7A092'></sup></strike><code id='6C08E7A092'></code></optgroup>
        1. <b id='6C08E7A092'><label id='6C08E7A092'><select id='6C08E7A092'><dt id='6C08E7A092'><span id='6C08E7A092'></span></dt></select></label></b><u id='6C08E7A092'></u>
          <i id='6C08E7A092'><strike id='6C08E7A092'><tt id='6C08E7A092'><pre id='6C08E7A092'></pre></tt></strike></i>

          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秒锁定被告借助微信 分钱包!

          秒锁定被告借助微信 分钱包

          时间:2025-05-11 23:56:53 来源:语创云舍 作者:焦点 阅读:695次

          中国消费者报西安讯石校飞 记者徐文智)当下,借助“网络购物”“网络借贷”“电子支付”早已不是微信什么新鲜事,人们的钱包活动也逐步从“线下”走到“线上”,“网络聊天记录”“微信转账”“朋友圈动态”等电子数据也可成为“呈堂证供”。分秒近日,锁定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人民法院在审理原告丁某与被告陶某买卖合同纠纷一案时,被告巧用微信钱包功能,借助当庭生成《微信支付转账电子凭证》,微信迅速锁定被告主体身份,钱包有效维护了原告的分秒合法权益。

          被告陶某经法院合法传唤,锁定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被告法官依法缺席审理。借助庭审中,微信原告提交了欠条,钱包以证明被告拖欠货款的事实,但该欠条是一份复印件,缺乏足够的证明力。法官询问证据来源,原告道出由来:“当时我找被告对账,但他在外地,就写下了这张《欠条》并通过微信拍照发给我,他说随后就把原件寄给我,但是一直没有寄。”说完他登录微信,点开与被告的聊天记录。

          经核实,发现确有人给原告发送了《欠条》照片,但是该微信使用人是谁?是不是就是本案的被告陶某?法官通过查看微信头像、昵称、朋友圈动态等方式进行身份核实,但均无果。原告感觉到自己的证据不足很是着急,一再向法庭保证:“这个人就是被告,他要是今天来开庭了,我们可以当面对质。”

          此时,法官在微信聊天记录中发现了一笔转账,随后指导原告点开微信“钱包”中的“账单”,找到该笔转账记录,在转账详情中点开“申请转账凭证”。手机界面显示“确认身份信息,当前申请的电子凭证包含个人重要敏感信息,为保护信息安全,请输入对方姓名进行验证”的提示。原告在“姓名”一栏打出被告陶某的名字,按下“提交申请”,手机界面提示“申请的转账电子凭证将在24小时内通过微信支付公众号下发,请注意查收”。不到一分钟,微信支付公众号就发来服务通知:你申请的转账电子凭证已生成,请查阅。原告迅速点开并下载加盖了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业务凭证专用章的《微信支付转账电子凭证》,上面清晰记载了付款方和收款方的微信号、姓名、交易金额、转账时间、交易状态等信息,付款方姓名一栏赫然出现陶某的名字。原告遂把微信聊天记录和电子凭证打印出来,作为证据向法庭提交。

          庭审结束后,法官立即制作表格式判决书,并向原告送达。拿到胜诉判决书后,原告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说:“立案时我还担心自己手上的证据不行,没想到法院通过微信钱包的这项功能,一下子就把被告锁定了。”

          法官说法:

          微信转账记录可成为身份证据

          本案法官韩霞表示,微信作为一种新型即时通信软件,成为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该平台上的信息一般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储,而电子数据属于《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种类之一。因微信承载了聊天、支付等功能,可以发送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网络链接,故聊天记录作为证据具有其独特优势,但与其他电子证据一样,都具有使用者身份隐蔽且信息易被篡改的缺陷,从而影响了证明效力,如何确定微信使用者的身份,就成为审判活动中一项需要重点审查的事项。

          法官提醒,可通过微信头像、昵称、朋友圈动态等方式进行综合判断,如果聊天双方存在转账往来,也可以通过微信钱包生成《微信支付转账电子凭证》,迅速、准确判定微信使用人身份,从而更好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47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 国家医保局:全面推进药品追溯码严监管
          • 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开征集消费领域“不公平格式条款”线索
          • “小个专”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探索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  湖北开展“小个专”党建工作扩面强基行动
          • “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在京开幕
          • 艾丽莎的国度强力角色推荐谁是最值得培养的顶级人物
          • 中消协发布专项消费监督工作报告 月饼过度包装治理取得积极成效
          • 芒果TV盲盒抽奖广告涉嫌虚假宣传
          • 正式启动!“3•15消费者之声”等您发声
          推荐内容
          • 创新“四员”服务模式,以奋战一季度开局——和龙市工业经济交出亮眼答卷
          • 聚焦整治过度包装|中国消费者协会邀您共同监督过度包装
          • 上网功能关闭依然产生流量 消费者质疑中国移动乱扣费
          • 《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年度报告(2021)》指出:新能源车等重点领域消费侵权现象不容忽视
          • 王阳明手书诗翰,1.09亿元成交!创明代书法作品纪录
          • 《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系列解读文章之二